第1910章
张震手握着那温润的哥窑开片瓷枕,思绪不禁飘远。
眼前这瓷枕,与先前收入囊中的南宋《山家清供》以及另一件珍贵的宋代古董,此刻仿佛都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
他心中涌起一阵感慨,不由得轻声自语。
“真没想到,在德国这异国他乡,竟能觅得两件宋代的稀世珍宝。
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幸运,更是华夏文化跨越时空与地域,奇妙传承的生动体现。
这些珍贵的古董,历经沧桑,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被发现,我定要悉心呵护,让更多人领略到华夏文化那无与伦比的魅力。”
怀着满心的喜悦与满足,张震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品妥善收好。
他深知,这些古董绝非仅仅是价值连城的器物,它们更是华夏文明的忠实见证者,自己肩负着传承与守护的重大责任。
与此同时,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悄然萌生,国内寻觅艰难的珍品,在德国却屡有出现,是否该在此设立一个长期收购点呢?
此想法所需投资不算高昂,花费也较为有限,然而,由谁来负责这一关键事务,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,令他一时颇感头疼。
由于收获颇丰,古董数量众多,张震精心挑选出几件尤为珍视的珍品带在身边,其余的则暂时寄存在新收的徒弟赵学兵的店里。
赵学兵终于如愿以偿地拜师成功,满心欢喜与感激,坚持要请大家共进晚餐,以表敬意。
张震看了看时间,恰好也到了饭点,便欣然应允。
赵学兵急忙去开车,载着众人驶向位于波恩郊区的一家饭店。
远远望去,这家名为“华夏食府”的华夏菜餐馆,外观质朴低调,米黄色的外墙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,散发着温暖的气息。
木质招牌上,“华夏食府”四个大字苍劲有力,虽非出自名家之手,却也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,引得张震不禁多看了几眼。
步入餐馆,一股浓郁的中式风情扑面而来。
墙壁上,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意境悠远,仿佛将人带入了那诗意的山水之间。
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整齐排列,透着岁月的质感。
桌上摆放的精致青花瓷餐具,细腻而典雅。
天花板上悬挂着的几盏传统红灯笼,柔和的灯光倾洒而下,营造出温馨而典雅的氛围。
众人刚一落座,一股熟悉而诱人的饭菜香气便扑鼻而来。
张震嗅着隔壁桌上飘来的味道,心中暗自思忖,这香味倒是与国内的别无二致。
但愿别像杨老板的雅舍餐馆那般令人失望才好。
赵学兵细心地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,点了一桌丰盛的菜肴。
不多时,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便被端上了桌。
色泽红亮的宫保鸡丁,鸡肉鲜嫩多汁,颗颗花生米香脆可口,让人食欲大增。
鲜香四溢的鱼香肉丝,肉丝细腻爽滑,搭配着木耳、胡萝卜等食材,酸甜适中,口味恰到好处。
还有那汤鲜味美的西湖牛肉羹,细腻滑嫩,每一口都仿佛带着江南的温柔。
虽说皆是国内常见的家常菜,但这地道的口味却与国内相差无几,着实让周冰等人惊喜不已。
张震满意地夹起一筷子菜放入口中,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。
用餐期间,赵学兵兴致高昂,滔滔不绝地分享着自己对华夏艺术和文化的见解。